为什么我的孩子只是间歇性自信?孩子的负面情绪上来怎么应对?孩子老是磨磨蹭蹭,不想做作业背后有什么原因?许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表明,这些都与情商相关,激发培养孩子们潜在的情商,是决定一个人未来是否成功、快乐、幸福的秘诀。
10月16日下午,情商教育专家、亲子沟通师旋木Sumu老师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讲《有效唤醒孩子的内在情商力――做孩子的情商教练》,与现场300多名家长积极互动,共同探讨如何做好孩子的情商教练。该讲座由温州心乐园和温州日报教育全媒体共同举办。
在了解如何培养情商能力之前,旋木老师首先从家长情绪、全然陪伴、父母缺失、有效沟通、兑现承诺、榜样姿态、统一战线等方面讲述家长应如何营造家庭良好氛围的前奏。“孩子对家长的有效沟通、有效陪伴时间其实要求不大,2岁之前大量,2-6岁每天10分钟,6-12岁只需要每周30分钟。所以不要再喊着没时间陪孩子,你更需要的是专注和效率。”陪伴就要专注地陪伴,不是人在心不在,和孩子的话题要孩子感兴趣的;沟通就要真诚效率地沟通,语气不对位、言行不对位、意图不对位、给了权限却没有承诺都会打击与孩子沟通的成效。现场一位妈妈提问6岁儿子常用哭来提要求该如何解决。“每一位妈妈都要当一个福尔摩斯,保住教育的统一战线,警惕另一半或是长辈轻松拜倒在孩子的哭声下。”旋木说。 6岁要买第10个泡泡机玩具,15岁要买苹果7手机,20岁要追的女孩家长不同意……不一样的年龄,不一样的事情,却都是相同的道理。对于家长,应该如何做,才能既保持不同意的底线,又不会陷入与子女僵持的困境呢?情商法则中最重要的就是先处理心情,再处理事情。面对“妈妈/爸爸,我要……”,旋木认为,用“东西的确好”“我其实也想给”等正面情绪来处理心情,然后用事先约定来表达遗憾。进入理性沟通情绪,就不难发现孩子其实也是在测试大人的底线。“如果没有和孩子建立过相关规则的约定,那是教育的盲点,需要适时给孩子建立一个标准。”情商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培养,关键需要家长的潜移默化。树立情绪界限,设立规矩,也接纳情绪。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独立空间,家长适度提醒,让孩子试错,有必要让孩子尝试承受自己决定的自然结果。孩子下次不用大人追着自己就知道了。 抗挫力是很多家长和孩子头疼的事,对此首先家长要放平心态,告诉孩子每一次挫折都是一份礼物。面对孩子考试不理想的撒谎,有家长是打破砂锅继而痛批一通,旋木在和家长的角色互换对话中提醒:“成绩是你自己的,但爸妈可以帮你改进学习方法,或是找人补习。” 孩子要在挫折中寻找成长点,家长则是需要有更大的包容。提升自信有小小门道,“你真棒”是夸奖,“谢谢你”是平等,对孩子来说更有归属感和价值感;目标管理要注意适合、可行、可调。在现场,旋木一会和家长模拟对话,一会模拟孩子内心的小九九,一会又来个角色互换,真实的家庭场景好像就在这里上演,适合的解决方法也有了。有家长在会后表示:“和老师现场情景互动很有意思,深感学习重要,名为唤醒孩子的情商,实际上更要提高的是自己的情商,一分智力要二分情商配。”
|